谈画论道
比抽象更抽象的江海沧画展
作者:www.jianghaicang.com    发布于:2018-01-19 17:10    点击:
比抽象更抽象的江海沧画展。
江海沧画

江海沧画

江海沧画
江海沧,上世纪60年代初生于古周原(宝鸡市岐山县), 先后于北京中国美术馆、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杭州当代画廊、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宜兴徐悲鸿纪念馆、美国纽约联合国会展中心举办书画印个展,近两年活跃于国内外大型艺博会(上海艺博会、艺术北京、巴黎首届国际艺术博览会、迈阿密艺博会),2016年受邀参加在马克•罗斯科博物馆举办的“充满幻想和梦想的世界”艺术展。其书画印自成体系而门户独立。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对中国大写意画的研究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易象"流派而影响裴然。
江海沧是集大成的东方艺术家,他的创世纪在于他把西方抽象的点、线、面转化成东方易象的天、地、人。在他心目中,西方的点线面都是具象的、人为的、有意识的,东方的天、地、人才是抽象的、自然的、非人力可企及的,是大思维、大气象、大自然。易理是没有点又有点,没有线又有线,它变成一种情感的乐符和自然的光影,是天地演化生成的生命符号。正像东方哲人老子说的有物混成,是没有点线面可以分出来的,是混沌化一的。说有就有,说无即无。为什么我们称江海沧先生的作品为"易象",就是因为他的作品比抽象还要抽象,比自然更加自然!是我们真正喜欢的东方抽象作品。
江海沧对写意画的理解:道德经明确指出:吾道一以贯之。一就是道,道即是一。一者简也。故易理之大在简。得一就是得道。得道的过程就是向一简化的过程。道德经41章对道的最高境界的描述是:大白若辱,大方无偶,大器晚成,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对艺术创作而言,用易的原话讲是给制器者尚其象。这个象即是道,道便是高于具象之上的象,是抽象化了的象。这便是中国画写意的传神含义。这个传神的道学精神便是看似无形实则呈现出泱泱气象,是一种无形的文化内涵与精神象征…..用孔子的话说是:从心所欲而不逾距。
但一个强大的精灵是不会有满足的。江海沧又带着寻无穷的强烈求知欲望,游学于北京、湘楚、蜀汉、江浙、客居南京艺术学院达六年之久。曾先后得到了古文字名家康殷、徐无闻,书法名家卜昭羆、吴三大,篆刻名家傅嘉仪、黄惇,绘画名家董欣宾等前辈的悉心指点。之后定居上海,潜心于《周易》的解读和哲学敏思。近十年在抽象作品的创作中又得到了当代理论名家刘骁纯先生的入室指导而艺业大进。这些作品,有具象的有抽象的,总体在具象与抽象之间而趋向抽象。言其抽象,实际上与西方抽象艺术的观念有很大不同,它实乃易象——一种深受易学思想影响的天地化肓之图像。其图像特征正应老子所云:“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质精甚真,其中有信。”
美术界多位著名理论家范迪安、刘骁纯、薛永年、刘曦林、陈孝信等都曾撰文千字高度赞许和评价过他的作品。薛永年先生更言出“江海沧是一位光怪多采的奇士”,实非偶然。

【画家江海沧个人官方网站】 沪ICP备17036709号